清议造句
“清议”的解释
清议[qīng yì] 清议 清议:东汉历史事件 清议:汉语词语 清议 (汉语词语)清议是一个汉语词语,读音是qīng yì,是指公正的议论。
用“清议”造句
1、凡仕而兼商者,亦尚畏清议而不敢公然为之,隐匿托名以避众谤。
2、文章说,老实说,如果还知道“外惭清议,内疚神明”,李远哲应为认人不明,向社会大众道歉,从此对政治噤声。
3、事后,曾国藩“外惭清议,内疚神明”《曾国藩家书》。
4、天津教案后,曾国藩曾感叹自己“内疚神明,外惭清议”。
5、群谤丛集,曾氏愧悔无已,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“外惭清议,内疚神明”。
6、陈水扁在三一九枪击案以些微票数胜选以后,“外惭清议,内疚神明”,陈水扁对自己根本没信心,对台美、两岸关系充满疑虑。
7、马英九表示,陈水扁一点都不知道“外惭清议,内疚神明”;国民党团坚持罢免案,是“代表民意,监督政府;创造历史,留下纪录”。
8、如五代清议亡,士大夫尽失忠义之气;而宋朝清议之风复起,士大夫遂“以名节为高”,仁人志士能做到临难不屈。
9、这样才能让片面追求政绩者,“上犯清议,下违律例,内疚神明”,环保意识才能真正树立起来。
10、置州都者,本取州里清议咸所归服,将以镇异同,一言议也。
11、无其罪而虚受恶名者,蠹鱼也;有其罪而恒逃清议者,蜘蛛也。
12、在日期间,梁启超先后创办《清议报》和《新民丛报》,宣传改良。
13、自古秦人“慕经学、重处士、持清议”又“性刚好斗,负气健讼”,秦腔就是这种性格的表现方式,所以,演出这种负气诉讼的戏,别的剧种很难与秦腔相比。
14、他在“内疚神明,外惭清议”中度过生命中的最后两年。
15、处于“内疚神明,外惭清议”之中的曾国藩,对于容闳和丁日昌提出的教育计划,再三考虑,准备上奏朝廷。
16、除了办《清议报》和《新民丛报》外,在日本内阁大臣犬养毅家,梁启超结识了孙中山。
17、曾国藩仍然无法从中解脱,自言“内疚神明,外惭清议”,整日神魂不安。
18、身体状况固然是推辞的原因之一,但忧谗畏讥、避免陷入党祸恐怕是更深层次的原因,“清议可畏”。
19、因家境较好,罗佩金经常出钱从曲靖购买《革命书》、《新湖南》、《清议报》、《新民丛报》等书刊,在同学中传阅。
20、“两汉以来,犹循此制,乡举里选,必先考其生平,一玷清议,终身不齿。
21、窃惟祥等猥以菲材,谬膺重任,来欧半载,事与愿违,内疚神明,外惭清议,自此以往利害得失殊难逆睹。
22、群谤丛集,众口铄金,曾氏愧悔无已,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“外惭清议,内疚神明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