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查网 logo

回鹘造句

“回鹘”的解释

回鹘[huí hú] 回鹘 回鹘即回纥,由回纥改名而来。回鹘(拼音:huí hú;维吾尔文:Uighur/Uigur)又作回纥,是中国的少数民族部落,维吾尔族的祖先。主要分布于新疆,另外在内蒙古、甘肃、蒙古以及中亚的一些地区也有散居。汉文史料中“回纥”一词来自古回纥文,回鹘之名来源于部落韦纥、乌护。788年,回纥改名回鹘,取义为“回旋轻捷如鹘”。回纥是铁勒诸部的一支,韦纥居住在土剌河北,乌护居住在天山一带。回鹘一度作为突厥汗国的臣属。突厥汗国强盛时,回纥部落臣服突厥。743年,回纥汗国灭突厥,统一铁勒诸部,回纥逐渐成为铁勒诸部的统称。840年,回鹘汗国瓦解,居住在漠北的回鹘部落大部分南下华北,其余部分分三支西迁,其中一支和天山一带的回鹘结合,还有部分回鹘部落依附黠戛斯。 回鹘是奴隶制社会,人逐水草而居,其政权组织沿用突厥汗国制度。回鹘人通行回鹘语,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,回鹘人最初使用突厥文字,后来使用回鹘文,也使用汉文。 回纥汗国助唐平定安史之乱,和唐王朝保持着紧密的政治、经济和文化往来。

用“回鹘”造句

1、历史学家正在研究回鹘的历史.

2、后来,这种做饼的方法传到古代少数民族的回鹘及回回地区。

3、回鹘人进一步同化、融合了部分契丹人、蒙古人.

4、蒙古人自古至今使用的蒙古文是从回鹘人那里学来的,但回鹘人也曾一度使用过蒙古八思巴字,这是古代民族相互学习的结果。

5、道旁僵卧满累囚,过去旃车似水流。红粉哭随回鹘马,为谁一步一回头?元好问

6、回鹘文契约中有倒写文字,常见于纸背。

7、突厥、回鹘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。

8、他开创了中国对回鹘文和突厥文的研究工作,在国内外受到重视和好评.

9、裕固族的先民回鹘人有以狼为图腾的习俗,其产生背景是出于对狼深深的恐惧。

10、两宋时期,在西北地区活动的吐蕃、回鹘、契丹等民族建立了自己的政权。

11、十年间,先后归并了高昌回鹘王国、东喀喇汗王朝、西喀喇汗王朝和花刺子模国,以及康里部,建成一个疆域辽阔的帝国。

12、戊午,甘州回鹘可汗、于阗国王等遣使来朝,进马千匹、橐驼五百头、玉五百围、琥珀五百斤。

13、在历次战争中掳夺了大批汉、回鹘及中亚穆斯林的织工,使得元代官营织染业得到空前的发展,其规模和产量及分工协作程度远高于宋金时期。

14、为了遏制李继迁的势力,回鹘和六谷部潘罗支几乎时时派人到东京去找宋真宗谈判,合计着三家联手一块把李继迁给灭了。

15、回纥(回鹘)本臣属于突厥,后来渐有*之地,助唐平安史之乱,以马匹易唐绢、茶,与唐和亲。

16、河西走廊、兰州太平鼓、曲子戏、凉州贤孝、黄头回鹘

17、北庭去回鹘犹近,回鹘诛求无厌,又有沙陀六千馀帐与北庭相依。

18、回鹘将领坚持认为攻破丰州的上策是诱敌出战,一战定乾坤;中策是强行攻城,破城杀敌;下策才是高垒深沟困死敌军,使其不战自降。

19、在座的突厥、回鹘、室韦、契丹、首领无不动容,每个人都不觉想起了恒州城那场令人无法忘记的铁血鏖兵。

20、副将得令后,带领回鹘骑兵,疯狂地在凤翔军营地四周狂奔,进入箭程后,用精准的铁箭向营地里发起攻击。

21、回鹘有功于唐,会昌中乘其内乱,加以殄灭,系李德裕之过。

22、就在回鹘部落的首领们还在为报仇还是隐忍而伤脑筋的时候,巴度尔率领一干熊虎之士闯入大帐,在众目睽睽之下,将一干妥协者推出帐外,集体斩首。

23、屈出律的统治并没有得到回鹘部亦都护、阿力麻里特勤、葛逻禄汗王的承认,势力仅及于喀什噶尔(喀什)、叶尔羌(莎车)、于阗(和田)一带。

24、大抵自突厥、回鹘以来,即以弋猎为事。

25、在赵行德的眼里,这时李元昊的五短身材仍不失统帅之威严。他与回鹘王女并辔齐驱,不住地向将士们投以赞许的目光。行德虽然在这样的场合完全有理由憎恨李元昊,但他在内心深处却始终觉得大丈夫生当如此,纵然是儿女情长,又岂能英雄气短。

26、阿合奇爽朗一笑:“出门在外,都是朋友,说这些做什么?你要暂时没有去处,就在回鹘会馆多住两天,反正我在这边还有一些事情。

27、国初冯胜弃宁夏,烧了二十余万石米麦料豆及军需,仅仅是惧怕回鹘骑兵而已。

28、唐朝可谓是汉式盘发发展的顶峰期,高髻、低髻、小髻、反绾髻、乌蛮髻、回鹘髻……仅有名称的发式记载就有30余种。

29、此外,唐代以梳高髻为美,主要发式有云髻、螺髻、反绾髻、半翻髻、三角髻、双环望仙髻、回鹘髻、乌蛮髻等。

30、如果我的猜测没错,靺鞨、回鹘、室韦和契丹族的首领在这一次攻城战中会选择迟疑观望的态度。

31、能歌善舞的回鹘姑娘,热烈奔放的现代人妇,爱恨分明的江湖侠女,英。

32、因为其中的两个,就是在三十里铺围攻自己的吐蕃、回鹘人的首领。

33、唐代女子的发式主要是挽髻,有双云望仙髻、蛇盘髻、倭堕髻、半翻髻、惊鸿髻、回鹘髻等许多种样式。

34、另有其他专家考证,认为从古迹散叶的图片可以看出,该文献抄录在发黄的长方形藏纸正背面,采用回鹘蒙古文体书写,竹笔抄录。

35、回鹘屡请佐天子共灭吐蕃,王不早定计,一旦为回鹘所先,则王累代功名虚弃矣。

按拼音查造句

全部查询工具

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最近更新

免责说明: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,本站内容全部由《去查网》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
Copyright © 2020 - 2024 quchaw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浙ICP备20019715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