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查网 logo

参禅造句

“参禅”的解释

参禅[cān chán] 参禅 参禅是禅宗用以学人求证真心实相的一种行门。 参禅最要生死心切。和发长远心。若生死不切。则疑情不发。功夫做不上。若没有长远心。则一曝十寒。功夫不成片。只要有个长远切心。真疑便发。真疑发时。尘劳烦恼不息而自息。时节一到。自然水到渠成。 《红楼梦》中贾母训宝玉黛玉“不是冤家不聚头”,那回提到参禅。“好似参禅一般,都低头细嚼此话的滋味”

用“参禅”造句

1、我说缘分,一如参禅不说话。

2、观音禅林将于每月第三个星期六举办参禅精进一日修。欢迎您一起来报名参与。

3、参禅悟道本是禅家之事,但在宋代,文人喜禅成了风尚。

4、其中一人更成了她参禅悟道的道伴.

5、喜参禅问道,好游山水,游遍雁荡,又随父宦游,纵观山川,多记游之作。

6、参禅时,必须端坐蒲团之上,澄心空虑,心念集中于一点,其他什么都不能想。

7、参禅之初,看山是山,看水是水;禅有渐悟时,看山不是山,看水不是水;禅机彻悟后,看山仍是山,看水仍是水。

8、此书仿效缁门之传灯录,辑录在家信众参禅办道之事缘。

9、法眼文益禅师在庆辉禅师处参禅的时候,始终不能契悟入道。

10、文人通过参禅的体验,在他们作品里表达禅理禅趣。

11、虽然这万丈软红古古今今间,从来都不乏修行者,修道参禅者中能人更是不乏;但论道起插手凡间诸事,真有道行的大抵都是不愿理会的。

12、不论是吕章申书写的禅诗、偈语,还是范扬画中静心参禅的罗汉、泛舟江海的逸士,笔墨间气韵传递出以哲学情思静照心灵的禅境。

13、据悉,本期节目韩国女星们来到了福建泉州南少林习武参禅,素颜入镜的他们纷纷换上僧服刻苦训练。

14、笃信好学是龙泉寺僧俗二众守则,除早晚课和自修参禅外,每日上午早课之后,还组织学习半小时的“网络文章”,内容摘自龙泉寺方丈学诚法师的博客。

15、禅院,佛家人参禅之地,是1674年明代高僧燕居从蜀地辗转来到湘西南的云山时所建。

16、休粮守谷,清静无为,参禅打坐,戒语持斋,或睡功,或立功,并入定坐关之类。

17、参禅参自性,处处常随顺,亦不假磋磨,本原常清净。

18、收心求静是道家的修真养性、打坐参禅,也是性命双修离不开的基本功。

19、那我教你参禅打坐,戒语持斋怎样。

20、“要想人不死,肠中没有屎”不管是修道还是参禅,都讲究肚中清洁是很重要的!过午不食,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。

21、以爱心看花开,以静心笑尘缘,以宽心容世态,以正心对无奈,以闲心养心态,以真心待友人,以清心迎夏来。参禅何须对菩提,心到意到神安然。夏日快乐!

22、正月观灯,二月踏青,三月赏桃,四月流觞,五月赛舟,六月纳凉,七月乞巧,八月赏月,九月赏菊,十月画像,十一月参禅,腊月赏雪。雍正

23、以前的研究,一般把“文字”界定为语言文字,而且基本上将“文字禅”解释为以语言文字为手段、媒介或对象的参禅学佛活动。

24、原来,4月26日,孔庆东来到张家界天门山游览,赏景参禅,在天门山寺与寺监院容胜法师就文化、佛法侃侃而谈,甚是投机。

25、对比密宗,禅宗更讲究顿悟,到了惠能大师那里,理论上达到了即心即佛的觉悟高度,甚至无需打坐参禅了。

26、诸君整日上网巧言令色,不行实修实证之功夫,顽心放荡,以行无益之事;镂冰雕朽,终无必成之功!诚如吕仙所言:“又叹愚人爱参禅,言尽口快难免死!”。

27、自结识了这对父子,我一时引为知音,待得康复,便常与他们一道吊古寻幽、参禅论道。

28、当天下午,痴长大师便和他的九个弟子走了,因为带这么多人是为了采购参禅大典所用之物。

29、当今之世,已不能过一瓶一钵的云水生涯,但抽几天闲,到佛地名山一游,参禅悟道,也算是对结庐心情的一个交代。

30、张悦涵本不知此处有佛,只是沈山和这定音寺方丈慧明是至交,常来寺中与法师参禅,讨论奇门之术。

31、此是休粮守谷,清静无为,参禅打坐,戒语持斋,或睡功,或立功,并入定坐关之类。

32、20岁在山西省宁武府延庆寺受戒,后到五台山广济茅蓬潜修参禅

33、通过参禅开悟找到我们的第八识阿赖耶识心,然后通过修行净除阿赖耶识体内的染污种子,并了知这一切种子的差别功能,即是成佛。

34、禅宗以剑客对决比喻参禅,林谷芳以“两刃相交”为喻说,禅家以事成理,参禅是直接面对生命的本质困局,无所躲闪,提供观照问题的态度。

35、向后,敖适自于佛门持斋把素,参禅听法。

36、按照澄观先生的说法,多数人是无望的,“我看还是专门念‘金刚经’参禅的为是”。

按拼音查造句

全部查询工具

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最近更新

免责说明: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,本站内容全部由《去查网》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
Copyright © 2020 - 2024 quchaw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浙ICP备20019715号